日期: 2020-01-03 浏览量:341 来源:阜新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李玉龙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1月3日,市财政局召开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丛长山主持会议并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要求财政干部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全市大局、尽职尽责为民理财,勇于担当为市委、市政府分忧,为我市“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要求:一要在工作中,不仅要会算“经济账”“财政账”,更要会算“社会账”“政治账”,将“政”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与财政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项财政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胸怀全局。要善于从战略和长远层面谋划推动财政工作,不能就财政论财政,要跳出财政做好财政工作。在工作中,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现实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和协同性,重研判、善谋划、会统筹,要学会打“组合拳”,力求一次把工作做通做透。在新的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思维模式,打破工作惯性,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更加契合的抓手和更加有效的方式,在规定框架内、既定做法外,着力寻求突破创新。三要统筹兼顾。财政作为反映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方针、反映的是政策、承担的是责任、影响的是决策,财政运行质量对推动我市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财政支持保障民生要注重兜底线、建机制、可持续,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领域发展上,要发挥社会的力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四要实干为先。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强化执行、狠抓落实,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深入调研抓落实,建立机制抓落实,主动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助手”,当好群众的公仆。
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部署,2020年财政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努力实现收入目标。一是继续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关注增值税留抵退税及消费税下划地方政策,加强对产业园区运行情况的监控,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加大组织非税收入力度。严格按照非税收入目录清单的项目和标准执行,将不属于政府的经营服务性收入,不纳入非税收入管理,依法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同时,积极配合市自然资源局继续增加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收入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弥补税收减收影响。三是开源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兜牢“三保”底线。严格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三保”及养老金配套支出。
(二)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保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发37号、四部委《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财政部134号、62号文件以及突破辽西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等重要机遇,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充分利用设立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增加困难地区财政运转保障水平、支持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型发展等政策内容,继续结合财政部预算草案中的政策资金点,制定我市争取资金实施意见,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巩固和完善县乡、区街财政体制改革成果,立足财政支持“飞地经济”发展壮大,激发财政体制机制活力。
(三)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是做好2020年我市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发行和配套融资工作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争取和置换工作,缓解偿债压力,降低债务成本,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和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和有效化解我市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债务风险监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三是积极偿还到期应还的各项政府债务,督促和指导县区,采取多种措施,完成我市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工作。四是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民服务中心和百年国际赛道城一期项目建设。
(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负担。一是紧紧围绕转型升级主线,全力支持我市加快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扎实推进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和清税降费等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二是支持工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铸造、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推进页岩气、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支持服务业发展,推动“假日经济”“夜经济”等加快发展。四是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规模。五是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我市招商引资开展和项目顺利落地。
(五)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保障涉农重点支出。一是加快支农专项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全力做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资金保障工作,重点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各类农业项目建设。二是积极筹集资金,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农村厕所革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三是全力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海州露天矿治理、彰武草原生态治理资金保障,全面发展绿色经济、草原经济。
(六)支持补齐民生短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重点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退伍军人、下岗转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二是落实好养老金、医疗卫生、城乡低保等各项社保提标政策。落实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政策,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水平。三是优先保障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学校厕所改造,保障校园安全。四是推进文卫体事业发展,支持“五城联创”建设,打造健康阜新,支持建设优质高效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做好各项民生实事的资金保障。
(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全局党建的永恒课题,作为全局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二是驰而不息推进作风转变,从党组做起,从班子成员做起,高起点制定工作计划,高标准确定工作目标,调优工作状态,激发工作热情,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对全年财政工作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计划书,按时间节点督查考核。三是狠抓从严管党治党。加强局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靠工作、靠实绩、靠人品、靠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全面做好年轻干部和“三类”干部选拔任用。四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各项政策规章,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主办单位:阜新市财政局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51-2号 邮编:123000 Email:fxsczjbgs@126.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87号
辽ICP备2021000737 网站标识码:2109000041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 2825069 网站举报邮箱:fxsczjbgs@126.com